2017/06/05

访古怀想︱探访上海、北京、台北的自来水博物馆

2017-05-19 17:59 来源:澎湃新闻
看武侠书古装戏最难以置信的一点是, 那么帅那么美的男女大侠打来打去,最后却总是干干净净的;他们好像都没什么随身行李,每套衣服都山青水绿;不论环境多糟,他们喝水从来不拉肚子。其实,如果没有自来水,这些都很难做到。如果现代人穿越回古代,体验各种唯美浪漫或许只是一厢情愿,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没有自来水的困境。
不过,如果穿越到清末,也许还有点希望。
走在上海黄浦江边杨树浦路上, 经过拆迁的房子, 会突然看见路边栅栏式围墙内漂亮的绿地和宏大美丽的欧洲城堡,让人小吃一惊。这就是现在还在使用的杨树浦水厂了。但凡这么美这么古色古香的地方,都有些来头:光绪九年(1883),水厂就开业了,应邀出席典礼的两江总督李鸿章亲手拧开了阀门放水。
杨树浦水厂的大门,通向这片宏大美丽的“欧洲城堡”。
城堡灰红砖相间,很有装饰意味,倘若俯瞰,这么大一片,必然十分雄伟震撼。由于水厂仍在生产,只在门口留了一个场馆作为自来水科技馆。其余部分,只能远眺,比较可惜。路边透过大窗,倒也能看到一些管道。科技馆内有各种历史场景再现、也有科普和未来规划。为了看建筑和展览,这里都值得一来。
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。在晚清,虽然没有什么工业排污,大家也没有环保意识。据当年来沪考察的日本官船船员描述,黄浦江里漂浮着死了的牲畜和脏东西,乃至难民尸体;过往船舶也直接向江中排污。这样的水,即使用明矾处理,也弄不干净。
在沪外侨非常不适应这样的水质。1875年,英商立德洋行自行在杨树浦路建起第一家自来水厂,由于未得官方工部局支持,不能铺设管道,生产和分销净水的成本奇高,很少人用得起。四年之后,小东门外一场火灾,依靠人力手挑的江水对于漫天大火来说杯水车薪,整个街区都被烧掉,于是,靠谱的自来水厂变得更有必要。此时,恰有英商在伦敦注册成立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,与工部局签订供水合同,收购了原杨树浦水厂并改建。正式运营之后,先是供应租界和往来船舶,后来渐渐扩大其供应范围。
今天的上海,黄浦江比以前干净多了。有十几家水厂为全市提供自来水,水源也不限于黄浦江,还包括了水质更好的长江口。
水厂仍在生产;自来水科技馆之外的其余部分,只能远眺。
至于北京,虽然是帝都,使用自来水却晚于上海。在宫殿和庙宇中,常见屋前大缸,那是古代盛水救火用的。不过这显然不够,宫中照样失火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,慈禧太后问当时的军机大臣袁世凯“防火有何善政”,袁答“以自来水对”。第二年,一份筹办京师自来水设施的奏折十天之内就被批准。1910年,东直门水厂正式向市区供水。
圆形绿顶的古建筑为“来水亭”,后面红色的建筑即是博物馆。
100多年后,这家水厂仍在工作,并且拥有一个花园和博物馆。去那里,先要经过清水苑居民小区,开始怀疑自己走错时,目的地就出现在眼前。北京就是这样,许多古迹都藏在意外之处。博物馆的陈列设在当年的蒸汽机房内,如奏折、水厂首任“总理”周学熙为筹措资金集股发行的股票和存根、自来水公司的营业执照和印章。馆外一片大草地不得踏足,因为地下仍有设施工作。圆型绿顶的古建筑“来水亭”,中西合璧,相当有味道。但它其实是一个水处理车间:接收原水消毒后,送入清水池。经过一个干枯的池塘,又是一个木门斑驳的 “聚水井” 砖亭,恣意爬满爬山虎,透过玻璃可见里面旧时水井。按原样复建的更楼,曾是守夜人瞭望和休息的地方。这个地方游人很少,草木疯长、蚊虫嗡嗡,在初秋的阳光下,有一种节制的破败美。
木门斑驳的 “聚水井” 砖亭,恣意爬满爬山虎,透过玻璃可见里面旧时水井。
台北也有一座自来水博物馆。1895年清廷据《马关条约》将台湾割让给日本。日本占台战事中,日军战死者154人,病死者倒有4000人,另外27000人返日本就医。日本政府十分忧虑,派人调查全台卫生状况,并发动了各种大扫除、搞卫生运动。建造上水道(自来水)与下水道设施也是改善公共卫生的举措之一。
博物馆为原来的唧筒室,外形好像巨大的半圆形古希腊神殿,一排排的立柱、绿色的窗格,正对着一个圆形大花坛。
这座1908年建成的自来水厂一直服务到了1977年,后修缮了作为古迹开放。博物馆为原来的唧筒室,外形好像巨大的半圆形古希腊神殿,一排排的立柱、绿色的窗格,正对着一个圆形大花坛。这想来是当年时髦的建筑款式,现在则是自拍摆拍的摄影圣地,好多奇形怪状的人对着长枪短炮摆出各种姿势。馆内一排排巨大黑色管道和机器,行走其间,印象深刻。馆外展区很大,有管材雕塑区、输配水器材展示区等。自来水厂背后是观音山,据说有蛇出没。沿着步道爬到小山顶,那里展示着一段原埋设于台中县的巨大地下输水干管,921大地震时遭受强大拉力而严重变形。再之前,二战期间,台北市遭盟军飞机轰炸,自来水管线系统严重受损。转身可见水源地新店溪对面的新北市,河边开满橙色野花。夕阳下一切都显得很太平。
馆内一排排巨大黑色管道和机器,行走其间,印象深刻。
自来水可以算是现代人生活最大的福祉之一,缺了它的时候,才发现它有多重要。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。由于经济低迷或基础设施陈旧,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口,其中大多数是儿童,死于供水不足、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相关的疾病。
从中学时候就知道我国水质型缺水,去自来水博物馆怀一下古,强化一下节约用水的习惯,是积累功德的好事。同时也在想,不论是闭关锁国的朝廷,还是愚昧仇外的义和团,最后还是抵挡不住现代化的好处。旧时代之崩塌,新发明的到来,都是加速度地发生。
唯一不需要自来水的也许是生活在印度恒河边的Aghori教派。三岛由纪夫曾在其小说借主人公之口说恒河“越污秽、越神圣”。3月看到CNN一个纪录片,全裸生活的Aghori大师在漂浮尸体粪便的恒河中沐浴,用骨灰涂抹全身,食用死人脑和粪便。勇敢参与其仪式的美国学者提问太多,大师发怒,拍摄失控,片子结束。世界之大,底线之低,无奇不有,没有一代代对这般极端环境成功适应造就的强大基因,那就好好地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罢。